2007年,乔布斯断言拒绝Flash并预言HTML5时代来临,IT行业就对HTML5产生了一股宗教热情。HTML5 有着许多出众的特性,可以直接在网页上绘图、嵌入音视频、实现信息互动,可以跨越iOS、Android等多个平台,轻易地将网页应用转换成桌面应用……它俨然成了APP的终结者以及下一代移动技术的代名词。
事至今日,已经不会有人再轻视HTML5带来的变革。最近横空出世的火狐操作系统(Fireox OS),就是试图让HTML5应用可以直接内置在手机底层架构上,以便更流畅运行。
不同领域的巨头都在行动,迪士尼收购了一家HTML5游戏开发公司,亚马逊Kindle采用HTML5技术构建书城,Twitter要用HTML5来开发iPad应用,甚至连Adobe都宣布放弃Flash在移动终端上的支持,全面从Google商店撤出,转攻HTML5!在国内也一样:腾讯、搜狐等诸多互联网企业也低调布局浏览器平台化,以HTML5实现各类应用。
但是,就在大家对HTML5寄予高度厚望时,HTML5自身的标准制定却出现了严重的分化。7月份,同为HTML5制定者的WHATWG和W3C表示无法继续合作,前者希望制定一个能够跟随市场或技术动态的标准;后者则要确立一个“死”的标准,一旦正式颁布再也无法修改。
标准一旦分化,开发者将再次面对Web的混乱,曾以跨平台优势而存在的HTML5划时代意义也就不复存在。更坏的结果是,这早已不只是WHATWG和W3C之间的纷争,巨大的市场价值,正蛊惑着每个参与者涉水其中。一直躲在背后的微软、苹果、Google等几大IT巨头是这个标准的开路者,还是掘墓者?究竟,谁才是HTML5真正的主宰?这是一场充满刀光剑影、激烈程度堪比政治斗争的多方势力较量。
谁的游戏规则?
按W3C的推进计划,HTML5标准正式颁布最快也要到2022年。HTML5标准制定涉及的技术并不复杂,也无需投入任何的研发或者团队,最关键的是能否拉拢到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厂家的加入,W3C也清楚这点,WHATWG向它叫板的底气,正是来自Mozilla(火狐的开发组织)、苹果和Opera的支持。
W3C选择了微软。虽然“引狼入室”的做法受到了非议,但事实证明W3C 选择微软是正确的。
微软长期我行我素、不顾Web标准的作风受到其他浏览器厂家讨伐,舆论也一致对微软发出了反对的声音。高压之下,微软开始改变态度。当然,微软是不会加入由Mozilla、苹果组成的WHATWG的。
其时,IE市场占有率超过70%,W3C与WHATWG的实力对比一下子就扭转过来。而且不久微软就抛弃了自家的Silverlight技术,彻底投入了HTML5的怀抱。微软CEO鲍尔默甚至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HTML5的喜爱:“HTML5是促进前后端之间独立和创新的平台粘合?剂。”
尽管微软一度倒在W3C一边,但天平很快就被扳回来了。WHATWG也找到一个重量级的砝码—Google。
Google在HTML5标准中颇具野心。HTML5不仅能让它的应用部门更好地支持Gmail、Google+这些产品,最关键的是HTML5可以替代搜索引擎无法理解的Flash。
2005年,Google吸收了WHATWG创始人伊恩。一方面,Google让伊恩继续推进WHATWG的工作;另一方面,伊恩成了Google在W3C的代表与编辑,对W3C施加影响。后来Chrome(谷歌浏览器)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,IE一路下滑,Google作为砝码也越来越重。
然而,Google没有让WHATWG变得更团结,在竞争中体现优势,反而诱发了WHATWG内部的分裂。原因很简单—一山不容二虎。
目前,HTML5超过90%的协议基本上都已达成了共识,唯独视频格式—最关键的一环,Google与苹果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矛盾,HTML5标准制定的进程就在这里停滞了。
但统一视频格式标准并不容易。Google指责苹果选择MPEG视频协议,该格式的核心技术被一家以苹果为首的机构持有,商业化会带来专利的问题,不符合HTML5标准制定的开放原则。随后Google将Youtube的视频全部转换为它支持的WebM格式,决心跟苹果抗衡到底。
局势越来越混乱,W3C与WHATWG的分合已不是问题的关键,现在变成了:谁能调停纷争,谁就是HTML5标准的最大功臣。但这个几十亿美元的市场,谁会轻易让步呢?在技术领域,大家不会有多少耐心等待问题解决,如今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:HTML5标准还在草案中,却已经被广泛应用,而且各大浏览器都宣称自己对HTML5支持是最好的。
现在唯一能肯定的是,未来游戏规则不是W3C或WHATWG所能左右了。W3C前顾问Klaus Birkenbihl对眼下的局面非常担忧,他认为,“W3C或者WHATWG都承受不了失败,因为这样将伤害到Web。”言下之意是,如果这两个组织都不能控制局面的话,那么市场就会失?控。
由于标准纷争而伤害产业的发展已有过深刻的教训,漫长的蓝光、HD-DVD之争就葬送了DVD产业—尽管SONY(蓝光)赢得了标准,但此时已经错失了发展大容量DVD的最佳时机,随着在线高清视频、互联网电视崛起,影碟失去了原本的价值。W3C开始安抚开发者了,它宣布在2014年将先拿出一个“推荐标准”,2022年再正式颁布。
真正的敌人—APP
W3C的时间表都已经出来了,乔布斯也断言了,HTML5是未来,本地App将成过去。那么,还有什么要担心的呢?
HTML5的意义远远超过其作为Web的标准,它是下一代移动应用的代名词。不过,这种颠覆性的定位却使HTML5走向本地APP的对立面。HTML5必然要面对APP生态系统开发商的阻力,而HTML5遇到的第一个障碍,就是来自曾积极推动其发展的苹果。
今年3月,苹果的官方数据显示,App Store的应用下载次数突破250亿次,与2011年1月的100亿次相比,增长了超过150%。据AdMob的估算,AppStore每年营收可达24亿美元之巨。本地App仍维持如此强势之时,苹果怎会乐意看到HTML5兴起?
有研究机构认为,HTML5兴起,将令苹果的经营利润增长在2015年或遭受30%的损失。同时,苹果生态系统的封闭性也将被打破。
苹果采取了拖延策略,为自己下一步布局留出时间。一方面,苹果在iOS设备上强推MPEG格式始终不肯让步;另一方面,苹果甚至从iOS4.0(手机操作系统)开始,关闭了大量对HTML5重要的API,在iOS上给HTML5应用开发者设置障碍。
苹果对硬件的依赖性比较高,它的影响力可能随着硬件的销量而发生变化。但HTML5还存在另一个不稳定因素:微软在WP8之上也在规划自家的APP生态系统,它以后是否会继续一心一意地推动HTML5发展?
现在Google成了HTML5的最大希望,因为眼下Google对Android的原生生态几乎已失去控制,Google寄希望于HTML5重建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。不过,Google却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由于HTML5对复杂的Android硬件终端适应性并不好,像根据屏幕大小、分辨率来调整应用窗口大小的这种基础功能,也往往让开发者无所适从。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,“考虑到对不同设备的兼容性,目前HTML5的开发成本,不比本地APP降低多少。”而且,HTML5标准制定的分歧也加剧了开发者对兼容性的担忧。
如果一个应用要为不同标准的浏览器、终端开发不同的版本,那么HTML5跨平台的划时代意义就不复存在,开发者还不如回到APP的怀抱中,起码目前APP的用户体验、功能都要比HTML5强大得多。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点心公司CEO张磊认为,必须对HTML5技术保持审慎的态度,“大公司没有大规模投入,让小公司先去趟水、当炮灰,这就是HTML5的现状。”
尽快确定HTML5标准,实现多平台、多浏览器的统一和兼容才能让HTML5具有说服力,让开发者放心地拥抱HTML5的未来。
不过,从另一个角度看,担心HTML5能走多远,可能只是杞人忧天。知名互联网评论家Keso认为,“HTML5的潜能正等待挖掘,未来也许根本看不见一个叫浏览器的东西。”因为HTML5可以打包成APP的形式。换句话说,就算我们不再需要Web或Web应用了,但HTML5仍可作为多种应用开发语言中的一种而存在,只不过再度回到HTML5之前那样的混乱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“2022年”还是值得等待和期待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