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狗日的腾讯”,谁在日互联网?

科技资讯    2010-07-28 14:36  

  计算机世界一篇“‘狗日的’腾讯”,一石激起千层浪,“腾讯”似乎一下子被推到了道德的审判台前,任由各方审判。

  意见大体如下两个方面:

  1、腾讯自己不创新只克隆,成为了行业创新的阻力。

  2、腾讯染指互联网“所有的”行业,让其他互联网公司没有空间。

  如果一个企业真能成为扼杀创新的力量,我想,她首先应该是一家更具创新能力的公司,或者说,创新能被扼杀,本身只说明一样:还不够真正的创新!当然,会有人提出企业利用垄断等不合法或者利用法律漏洞去扼杀创新,这个问题可以另行单独讨论。

  我赞成keso创新的杀手中说法,目前看来,大家感到惶恐的更多方面,是小山寨碰到了大山寨,也就是谢文说的“‘小孩儿撒娇’,是五十步笑一百步”。

  比谴责克隆更重要的问题是:为什么我们愿意更多选择克隆而不是创新?

  学习与模仿曾经是工业时代重要的成功方法,20世纪日本、亚洲四小龙、南美等地区的崛起,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充当了“世界工厂”。

  “世界工厂”成功的秘密在于: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+本土廉价劳动力。引进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,其实就是复制成熟技术。工业化时期,克隆本身并不是必然批判的对象,需要批判的是克隆是否采取了合法的手段。

  中国改革开放后,也因为“世界工厂”而出现一个重大的发展窗口,不过,随着信息化的后工业到来,工业时代“世界工厂”这一屡试不爽的成功模式,可能正在走向末路。

  我在《裂变》一书中引用了托夫勒的断代概念:农业社会、工业社会、信息社会,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,让了农业社会的血缘关系、地缘关系发生裂变,取而代之的是契约关系与流程化;而现在,信息社会正让工业社会的固定的流程关系发生裂变,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(人性化)的服务,创新是最大的动力。

  之前我曾提到: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,雅虎、亚马逊、eBay、MySpace等国际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几乎全线崩溃,有些公司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取一个中国名字,便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;与此相对的是,英特尔(Intel)、IBM、惠普(HP)、诺基亚、思科等国际IT企业却风光无限。

  英特尔等国际巨头在中国的成功,是世界工厂价值模式的延续,而雅虎等互联网的溃败则提示人们,复制成熟规则+廉价劳动力方式,不再必然有效。

  说到底,互联网时代越来越依赖创新,而创新对地缘文化的适配要求更高。

  国内互联网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诞生国际性的大公司,其实,我们的悲哀还不在此,取得了一定成功的公司,比如:新浪、搜狐、网易、百度、腾讯、阿里巴巴、盛大等,大多诞生在2000年之前,而此后,国内几乎再没有像样的互联网公司崛起。

  当创业者们眼睛盯着硅谷“闻风而动”而动时,他们已经沦为观察者,充其量只能充当个出色的宣讲者,即便打上本土化的标签,创新的成分少到无法支撑一家像样规模的的新型互联网公司,从博客、视频、微博到团购,莫不如是。博客在国内沦为门户网站一项附属应用就是一个重大教训,视频、微博、团购也正滑向这一路线。

  实事求是地讲,创新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,那些在第一波互联网创造了成功的国内互联网公司,尽管总体上带着“克隆”的帽子,创新程度远不如yahoo、google这样的国际大公司,但也还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行为,问题在于,互联网无国界特征,随着互联网渗透力不断加强,创新过少的业务越来越难以成功,连阶段性成功都达不到。

  忽视创新已经成为让中国互联网几乎失去成长的可能性。

  从创新的意义上看,腾讯这样一只大鲶鱼的存在,对于行业来说,是重大的利好,那些套个本土化帽子,想克隆取巧的人,连侥幸的希望都可以不存了,这很好!

  当然,对于腾讯自己来说,最好不要仅限于做一条鲶鱼,而是更多推进高水平创新,成为业界榜样,或者对于业内真正有创新价值的创业公司,实施收购战略,从一家强大的公司进化到一家伟大的公司。这样的榜样多了,才有好的协作环境,国内的互联网才有希望。

  腾讯会不会染指“所有的”行业,成为其他公司的公敌呢?说到这里,我在《裂变》一书中描述了微软成为“全民公敌”的过程:

  从1981年到2000年,是微软的黄金20年,从字处理到Office,从DOS到Windows,从Visual Basic到C#(C sharp语言),微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。微软的产品通常不是最好的,但却是最受欢迎的,一旦有消息称微软要进入某个软件领域,都将掀起轩然大波,即便竞争对手之前具有垄断地位,都可能面临退出市场的厄运。

  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,在微软的第一个20年中,充满将竞争对手近乎“灭族”的例子,软件开发工具Borland、浏览器NetScape、操作系统Apple······,微软所到之处,刀光剑影,白骨成堆。这20年,是软件的20年,也是微软征服世界的20年。

  微软在数不清的反垄断官司中,被许多人觉得,微软是信息行业的“西斯”,是“邪恶”的代表,将成为信息产业和“人民”的公敌。

  然而,今天我们看到,google已经让微软感觉到了威胁,而且有一种无从顾及的感觉。

  显然,google不是与微软的咒骂中取得胜利的,你之所以感觉到腾讯等许多大公司堵了你的前程,更多的,要反思自己的前程在一开始是否就选在人家的大门口。

  当我们骂大公司“狗日的”时候,不妨想一想,到底谁在日互联网?

在线留言

我要留言